2019年之江读书节活动

更多>>

2024年书信收藏家吴浩然谈中国传统书信文化

来源:图书馆浏览次数:


5月24日上午,学院特聘创新创业导师、丰子恺研究学者、漫画家、书信收藏家吴浩然先生来到学院,给同学们介绍了书信文化和自己与一些著名书画家、作家书信交往的一些往事,来说明书信文化在中国人心目中的无比重要性。

“书信是一个人情感的载体,是与亲友沟通的桥梁,作为一种常用的文体,我们要了解其表达情意的基本方法!”吴浩然开门见山地说道,“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绵长,礼仪之邦,书信作为一种特定对象传递信息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书形式,以短小精悍的篇幅凝练了包括家国、亲情、友情、爱情等众多题材的书信内容,呈现人类社会的真挚情感,在远距离传输中体悟‘千里面语’的意境。”



书信的称谓主要有简、牍、柬、素、笺、函、札等。最早的通信用于战争,具有情报传递功能。随着人类社会化活动日趋丰富,远距离的信息传输变得越来越必要,邮驿体系得到逐步的完善与发展。民间书信的发展与平民化流通丰富了书信文体的媒介功能,由于有了情感的介入,书信文体便由仅传递信息,逐渐发展成为有精神内涵与艺术可读性的文体,具有了一定的文学性。正是因为如此,书信在今天仍能拨动读者的心弦,引发人们的欣赏与情感共鸣。 

书信文体蕴含极强的私密属性,构筑了一个专属于他们的私密空间,在这个空间之内,他们可以直抒胸臆,畅所欲言。一封信札能折射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同时也能揭示出一个时代的文化时尚和人文状貌,周作人在《日记与尺牍》中写道:“书信是文学中特别有趣的东西。”李春波的歌《一封家书》以流水帐的手法,“爸爸你身体不好就不要去上班了”,放在音乐里面,所带来的非常复杂情绪和内心的东西一下子涌了出来。



书信文体所带来的真实感能够引发读者情感共鸣,同时,私人书信的公开展示也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读者“窥私”的欲望,从而更加提升共情的兴致。最具温暖的书信当属《曾国藩家书》、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傅雷家书》、叶圣陶叶至善《干校家书》等,对后人乃至后世是一种拳拳忠告和殷殷嘱托。鲁迅与许广平《两地书》是鲁迅许广平的定情之作,一部感动国人的爱情两地书,再现了鲁迅许广平的爱情思想与生活。革命义士林觉民的《与妻书》委婉地表达了对妻子的深爱之情,以及对水深火热中的中国深沉的挚爱,读后令人荡气回肠酸心热耳。将书信进行公开呈现也满足了读者对“私信密语”内容的好奇,从而激发读者对人文历史故事的兴趣。

书信每个印象或事实虽只涉及特定的个体,但无不与社会环境、思想联系在一起。吴浩然列举了他与一些书画家、作家的书信缘分。与丰子恺小女儿丰一吟的书信来往如同家人一般,更多的是亲情的交流;与当代著名民俗画家邢振龄的书信交往,是在谈艺术,谈创作,被誉为“当代丰子恺”的邢老师用富有生活哲理的绘画作品,用于与吴浩然的书信交往当中,别有风趣;与著名漫画家缪印堂的书信交往,使吴浩然从他漫画当中,学习到了用漫画的形式,改变知识严肃死板的传统形象,让更多的人亲近知识。与著名画家钱贵荪等人都有密切的书信往来,他们或畅谈感想,或交流思想感情,在这些书信中,体现了书信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用于人际交流的不可替代位置。



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数字时代,似乎我们已经忘了那曾经最简单却又最真挚的交流方式——书信。由于互联网高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促成生活方式的改变。纸质书信逐渐被短信、微信、QQ等社交软件取代,纸质书信逐步退出了大众的视野。但书信这种文体没有消失,社交软件同样具有书信的私密特性,表达情感的独特功能,同样能在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的共生关系下完成新记忆的建构,唤起当代民众的情感共鸣。

上一条:2024年艺海探幽经典书法活动 下一条:2024毕业季寄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