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之江读书节活动

更多>>

2024年采茶研学体验活动

来源:图书馆浏览次数:


养蚕天气,采茶时节。4月13日上午,学院20多名同学来到柯桥区平水镇,在东方红茶场、越茶博物馆、平水镇王化宋家制茶作坊、平水镇王化宋家台门,开展了沉浸式茶文化研学活动,体验了一场“接地气”的茶文化研学之旅。

一、采茶

来到了平水镇东方红茶场,负责接待的绍兴日铸茶品牌管理公司宋晓老师,给每个同学分发了一个竹篓,至此,这个竹篓一直伴随着大家活动全过程。竹篓里面装的是茶叶,也是同学们体验采茶工作的一个道具,背在身上,大家时时感觉到自己是个茶农,对茶农的工作有个切身的体会。



漫山翠绿,茶香沁人心脾。采茶是一个技术活,”一芽一叶”“一芽两叶”区别可大着呢!要实行提手采、分朵采的方法,切忌一把撸。采摘四斤半鲜叶才能制作成一斤干茶,可以想象茶农是多么的艰辛!在研学导师宋晓带领下,同学们手拿竹篓,认真体验茶叶采摘。宋老师指着山上的茶园,向同学们介绍了茶叶的不同品种,中茶108、白叶一号,特别是树尖上冒出黄色叶片的茶树与周边茶树不同,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宋老师告诉他们,这是黄金叶,用这种茶树做出的茶叶,泡开后呈现金黄色,特别诱人。不同的茶树产出的茶叶有不同的味道。同学们背着竹篓,认真地学着老师的采茶方法,一点点地掐着牙尖,放进竹篓里面。“轻轻地提起来,不能掐,你掐它,下次它就不长了……”

在宋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同学们跃跃欲试,采茶兴趣高涨,大家穿梭茶海,采摘春茶。参加北次活动的同学都没有参加过采茶劳作,这让他们感觉很新奇。王同学说:“我们亲身做了一次茶农,更加体会到了茶旅文化的深厚内涵,让我们亲近自然,走进自然,增加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感悟。”李同学说,“对于采茶活动我比较感兴趣,从中既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又体会到了快乐,同时我也感受到了采茶工人每天日晒雨淋在茶园里采茶的辛苦。”



宋晓老师说:“今天我们让学生来参加采茶活动,使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中国茶文化,热爱家乡,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促进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东方红茶场是平水比较大的一家茶场,茶场总面积287亩。它既是一个茶场,又是一家研学游的科普教育基地。内有完善的设施和体验服务。每年春天茶季的时候,各地的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陪同下,认识茶,学习茶,感受茶文化的独特魅力。专业的研学老师带领着同学们走在茶园的小路上,穿行在茶树之中,近距离接触茶树群。拥抱大自然,呼吸新鲜的空气,感受茶的生态环境。

在茶场附近的柯桥区日香红茶叶合作社,同学们跟着茶厂具有多年制茶经验的师傅们,现场观看了杀青、揉捻等工艺。茶叶倒入两百多度的铁锅中高温杀青,鲜叶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整个车间弥漫着茶香。他们专心观摩制茶师现场炒制,在观摩中学习领悟茶文化。张同学说:“我对制茶的过程比较感兴趣,因为这些都是我们课本上学不到的。”



二、参观越茶博物馆

“这里有茶香,更有茶文化!”茶香远溢的越茶博物馆目前是游客们争相“打卡”的热门旅游景点。同学们乘车来到了这里,感受博大精深的日铸茶文化,聆听一片“金叶”的故事。 



地处绍兴市柯桥区平水镇的越茶博物馆总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这里采用传统与多媒体技术手段结合的形式,全面生动地展示越茶历史、越茶产业、越茶风俗和越茶文化等越茶知识,是一处集茶展览、培训、包装等功能于一体的高品质越茶展示窗口和交流体验平台。

“越茶发端于汉代,兴起于唐宋,发展于明清,曲折于民国,强盛于当代,历史上,越茶生产经营区域涉及江浙沪闽皖等地区,堪称华茶的缩影,在中国茶历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担任讲解员的宋老师告诉同学们。



在越茶博物馆,不仅看得见史前、汉晋、唐宋、元明清及近现代绍兴种茶的辉煌历史,也有历代流传越地的论茶名言,还有祭祀作宴、游戏待客等相关茶俗展示,以及文人雅士茶道品茗的图文场景,更有各个年代茶具文物压轴,较为全面地体现了茶文化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

一件件实物、一张张照片、一句句解说、一个个故事,将游客带入越茶文化的历史长河之中,“原来日铸茶的历史这么悠久!”一位同学说道。

“平水日铸茶是中国炒青绿茶的鼻祖,因产于浙江绍兴平水日铸岭一带而得名。日铸茶在宋代即为贡茶,并首创了炒青制茶法和撮泡饮茶法。”宋老师说。

三、学习炒茶

在王化宋家炒茶作坊内,宋晓老师手把手教同学们炒茶。“日铸茶一般在4月上、中旬采摘,采摘标准要求严格,一芽一叶至二叶初展。”



同学们把采摘到的鲜叶从竹篓里面倒出来,足足有2斤鲜叶,宋老师教他们精选,剔除病叶老叶,达到芽叶大小匀齐完整。然后放在清洁的箥箕内摊放。



“整个制茶工艺分为杀青、摊凉、整形理条、初烘、足火五道工序。”宋老师说,杀青在斜锅中进行,锅温一般在180摄氏度,投叶量1公斤,时间6-7分钟,杀透杀匀,叶茎折而不断。杀青后经摊凉5-10分钟,然后揉炒整形理条。



同学们跃跃欲试,在宋老师的指导下有模有样地进行操作,他们将锅中茶叶用手握拢,抓到锅边,再由虎口甩入锅内,边抓边甩,直至7-8成干,茶叶条形已达紧细浑圆时,立即出锅。其动作越来越熟练,俨然成了一个老师傅。“还有最后一步,就是炒过的茶叶叶梗上的水分还没有完全烘干,还需要静置一个晚上,第二天再进行一次烘干,茶叶就制成了。”宋老师还教了同学们红茶的制作方法。



四、参观王化台门

王化村是一个古村落,历史文化悠久,在这个村里,有2座始建于1895年的“瑞泰台门”和始建于1912年的“新瑞兴台门”,这两座老台门凝聚了“平水珠茶”走过的历程。同学们参观了其中的瑞泰台门。



据宋老师介绍,瑞泰台门现称“王化宋家台门”,包括大房台门、二房台门、三房台门、小房台门,台门坐西南朝东北,总占地约4800平方米,整个台门规模庞大,布局规整,建筑物上的雕刻精致,生动传神。

瑞泰(二房)台门建于咸丰年间,由宋周瑞所造,大房台门、三房台门、小房台门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系宋师光所建。瑞泰(二房)台门于民国30年(1941)日寇进村扫荡时烧毁,大房台门、小房台门、三房台门保存较完好,是现今非常难得的古建筑群。2012年被绍兴县人民政府列为绍兴县文物保护单位。



宋周瑞(1790-1863)为人诚实可靠。1845年,一次偶然机会,因“贩茶退银”,深得茶行老板信任,之后与上海怡和洋行达成协议,创办瑞泰茶栈,生产的“平水珠茶”在欧美上市,十分畅销,年生产珠茶1万担以上。经过十多年经营,积累资金10多万银元,置有田地3000余亩,建起了瑞泰台门。到了1934年,其子孙在王化、上灶、汤浦、王坛等地开设“瑞”字号茶栈18家,鼎盛时期达25家,年生产销售“平水珠茶”20万箱。开创了绍兴平水珠茶出口茶栈的新纪元,成一代茶叶大亨。

瑞字茶栈103年一脉相承经营,也是一部“平水珠茶”的兴衰史。

上一条:2024年剪纸技法与制作活动 下一条:2024年《宋韵文化的精神特质及当代意义》讲座成功举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