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艺术史展廊全揭秘(之二)

来源:图书馆作者:图书馆发布时间:2017/12/25浏览次数:

二、古罗马建筑形式



进入古罗马建筑史展厅,你会感觉到古代建筑给人带来的宏大空间感。古罗马建筑现在保存下来的一些古迹仍然屹立于罗马市中心,建筑史展廊里的古罗马建筑元素,在现实中是存在的,而且被现代人所采用。

古罗马在公元前2世纪取代了古希腊,逐渐成为以地中海为中心的庞大帝国,罗马成为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大都市,人口超过百万,统治者开始用建筑来显示自己的地位和成绩。由此开启了一个大规模的、不断创新的建筑时代,建筑的高潮一直延续了400余年。



在古罗马展厅,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古罗马建筑的主要特色---券柱。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建筑史展廊的空间较为狭小,专家们在进行认真的考量后,主要表现古建筑的特点元素,而不表现实际的建筑模型。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种形式就是如此。

古代罗马人结合希腊的柱式等形式,接受了伊特鲁里亚人拱券结构,同时利用罗马周边的火山灰,广泛运用到建筑中。由于火山灰加水和石子就会凝结成坚硬石头的特点,加上拱券技术的运用,罗马建筑的空间比古希腊更加宽大。建筑物的建设也更加多样化。古代希腊柱式已经不起承重作用,柱子成为贴墙的一种装饰。在建筑物的外观上看,券洞十分醒目,“券柱式”的券拱结构成为了古罗马建筑的主要造型样式,建筑物也朝着更加宏伟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除了神庙和剧场之外,还建有大型的会堂(巴西利卡)、公共浴场、角斗场、凯旋门,等等。



前面已经说过,古代罗马建筑中,柱子成为建筑的装饰品。古希腊三种柱式均被罗马人所继承,其中科林斯柱式得到最广泛的运用。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科林斯柱式。科林斯柱式发明于古希腊的一个叫科林斯的地方,传说一个女孩死后,她的家人在她的墓前放置了一个花篮,建筑师认为这个花篮很漂亮,于是将其形式用在了柱头上。实际运用中,以毛茛叶纹装饰,毛茛叶交错环绕,并以卷须花蕾夹杂其间,看起来像是一个花枝招展的筐篮被置于圆柱顶端,其风格豪华富丽。柱头图案适应各种角度观赏,到了罗马时期,被罗马人广泛加以利用。



这是罗马万神庙的穹顶微缩版。圆形或球形被大量运用于古罗马建筑中,罗马神庙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从半圆的拱门到体量巨大的穹顶,组合复杂的拱券结构在罗马时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再加上混凝土的运用,大大促进了古罗马拱形结构的发展,使罗马人得以创造举世闻名的万神庙。其穹窿顶直径达43.3米,这项跨度记录保持了1800余年,直到钢材用于建筑以后才被超越。万神庙建于公元118-126年。万神庙的水平和纵向内径都是43.3m;为了透光,顶部留有直径8.9m的圆洞。为了抵消穹隆顶的侧推力,墙壁厚度达6米。我们现在的展厅由于受到条件限制,仿造的是个平面,顶部开了一个洞,放置了一个亮光源,表示的是万神庙穹顶的圆洞。这也是一种抽象化了的符号,目的是让广大参观者有个感性方面的认识。




这是意大利古罗马斗兽场的极简版。这里没有雄伟的建筑形式,但却是古罗马建筑另一个重要特色在这里面的体现,这就是圆形在古罗马建筑中的普遍运用。罗马斗兽场建于公元72至82年间,是古罗马文明的象征。遗址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市中心,是古罗马帝国专供奴隶主、贵族和自由民观看斗兽或奴隶角斗的地方。建筑俯瞰时呈椭圆形,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长轴长约为188米,短轴长约为156米,圆周长约527米,围墙高约57米,可以容纳近九万观众。斗兽场的看台用三层混凝土制的筒形拱上,看台逐层向后退,形成阶梯式坡度。这种建筑形式仍然被现代人广泛用于大型公开活动场所建设。

下期我们将介绍西亚文明建筑。欢迎来图书馆建筑史展廊参观,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