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进校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近日,图书馆二楼大厅展出了来自浙江传媒学院“非遗课堂”的学术作品,其中包括竹编、蓝印花布、麦秆画等手工艺品,做工精致,独具匠心。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族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一、竹编
是指竹丝篾片的挑压交织,由经与纬的挑压可以编织出千变万化的图案,从而制作出千姿百态的竹编作品,根据编织工艺的不同,竹编可分为平面竹编,立体竹编和混合竹编。
带有不同图案和吉祥寓意字样的平面竹编
美观而实用的立体竹编
二蓝印花布
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是利用物理防染印花法在自然白色坯布上隔染而成的民间染整技艺,蓝印花布又称“药斑布”、“拷花布”,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
现代的手工艺人们又将剪纸技艺融入其中,创意十足。
蓝色印花题材十分丰富,排列自由多变,极具江南风格。
蓝布印花作为桐乡的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现已被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三、扎染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
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
晕色丰富,趣味无穷,每一个图案都是独一无二的。
扎染独特的艺术效果,是机械印染工艺难以企及的。2006年以及2008年,云南大理的白族扎染技艺、四川的自贡扎染技艺先后被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四、麦秆画
又称麦草画、麦秸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早在隋朝,麦秆画就是宫廷艺术品。1954年7月,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河南信阳发掘秦怀王古墓时,发现了保存完好的“麦秆画”作品,虽已历经两千多年,但仍可见其造型逼真,色泽鲜明,不失古朴典雅本色,令人叹为观止。
麦秆画具备环保、手工、永久保存等独有的产品特性。
麦秆画制作工序十分复杂,整个流程全凭手工完成
作为民间工艺,麦秆画结合了现代工艺技术,其作品越来越具有艺术欣赏价值,成为观赏、收藏、馈赠的艺术珍品。同时,它也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竹编、蓝布印花、扎染、麦秆画,都凝聚着手工艺人的心血,包含了对文化传承的认同和期待。在一切讲求效率、减少成本而尽力获得利益最大化的时代,我们需要这样的始终如一。这种匠心的坚守,是古老中国的传承,也是我们原本就温柔敦厚的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