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守望者》

来源:图书馆作者:图书馆发布时间:2018/04/18浏览次数:


推荐理由

主人公是16岁的中学生霍尔顿·考菲尔德是当代美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反英雄形象之一。

故事的起止于16岁的中学生霍尔顿·考尔菲德从离开学校到纽约游荡的三天时间内,通过第一人称以青少年的说话口吻叙述全书,细腻而探的笔法,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主人公霍尔顿的矛盾心态,描绘出霍尔顿复杂的精神病态。提出资本主义社会精神文明的实质。人活着除了物质生活外,还要有精神生活。而且在一个比较富裕的社会里,精神生活往往比物质生活更为重要。

经典片段

1.我将来要当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有那么一群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玩。几千几万的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就是在那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是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做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2.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

3.长大是人必经的溃烂。

作品主题

《麦》表现的社会是一个异化的社会,也是一个道德堕落的社会。在现代工业文明及后工业文明里,技术挤压着人的原始生活空间,人迷失了自我,泯灭了自我,向着“非人”的异化状态沦落,而社会也向着物化的异化状态跌落。

霍尔顿以其自身的堕落揭示和反抗着异化社会中道德的堕落。在其堕落中可以窥见某种道德性,他所展示的是堕落行为里的道德,一种堕落的道德。

他对学校里的一切——老师、同学、功课、球赛等等,全都腻烦透了,曾是学校击剑队队长,3次被学校开除。又一个学期结束了,他又因5门功课中4门不及格被校方开除。他丝毫不感到难受。

他无聊之极,便去夜总会厮混了一阵。回旅馆时,心里仍觉得十分烦闷,糊里糊涂答应电梯工毛里斯,让他叫来了一个妓女。

《麦》所表现的社会现实是商业社会的社会现实。在商业社会中,利益关系在社会意识中得到了空前的强调而实现了影响的最大化。由于利益关系得到了最大程度上的强调,思想关系与情感关系退居幕后,思想感情连结所需要的真诚淡漠了。

他一看到妓女又紧张害怕,给了妓女五块钱打发她走了,可妓女要十块钱。后来妓女找毛里斯来找事,毛里斯把霍尔顿打了一顿,拿走了他们要的另外五块钱。

与假模假式的世界不同的是,霍尔顿梦想着成为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他要拯救那些处于危险之境的纯真者,使他们免受精神的伤害,使他们永远纯真,使他们坚守道德的阵地,不受堕落之苦。在这里,霍尔顿将自己定位为一位道德上的救世者,表达了他不满于当时社会中道德的堕落。

霍尔顿历经矛盾、抗争,最终回到社会。尽管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精神崩溃,但他最终认清了人生成长的历程,适应了社会。

作品影响

《麦田里的守望者》领导了美国文学创作的新潮流,给全世界无数彷徨的年轻人心灵的慰藉。这本小说反映了二战后美国青少年矛盾混乱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家长和教师也视小说为“必读教材”,把它当作理解当代青少年的钥匙。


馆藏情况

索书号:I712.45 3044

作者:[美]塞林格,施咸荣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