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读书”第五十一期大型读书报告会

来源:图书馆作者:图书馆发布时间:2024/12/13浏览次数:


“老年护理服务产业未来是一块巨大的产业,将会吸纳大量人口就业。”12月5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王桥老师,受邀来到之江学院,给之江学院的同学们做了一场主题为《中日老年服务政策比较研究》的讲座。来自之江学院各分院近百名对此次活动感到兴趣的同学聆听了讲座。

王桥老师首先分析了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中国的老龄化人口状况,指出全球发达国家的老龄化趋势增大,老年服务需求压力倍增。2023年美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20%。日本人口老龄化严重世界第一。2023年日本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29.1%,再次刷新该国历史纪录。欧洲国家老年人口比例逐年增加。中国老年人口规模也在持续扩大。

据统计,2019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54亿,人均预期寿命77.3岁,人均健康预期寿命为68.7岁,这意味着老年人口有8年多的时间为带病期和伤残期,老年健康护理服务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尖锐。老年人口的大幅度提升,失能老人规模庞大。2016年全国老龄办发布的报告显示,全国城乡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大致4063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8.3%。我国老年痴呆症患者估计达到900多万,预计到2050年将会超过4000万,痴呆症的发生不仅严重影响患者自己的生命质量和寿命,它更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医疗花费以及照料的负担,已经成为越来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建立失能老人照护体系,服务提质升级迫在眉睫。她指出,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课题组的研究揭示,23%的老年人明确表示目前有长期护理的需求。高龄老人的长期照护需求则更强,有79.9%家庭的主要护理服务提供者为配偶、子女或亲戚,由第三方提供服务的占比仅为21.1%。

王桥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了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成果。2016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了15个试点城市。2020年9月,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又在14个试点城市基础上扩大试点范围,试点政策等方面也有一些调整和变化。至2019年底,试点地区有8854万人参保,42.6万人(约0.48%)享受待遇。2020年,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数10835.3万人,享受待遇人数83.5万人。长期护理保险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家庭和个人的长期护理负担,重度失能参保人员的个人护理费用负担明显下降。

“第一轮试点实践显示,专业人才匮乏是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的重大障碍。”王桥老师说,目前,我国失能老人长期护理的人才队伍主要是由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组成,这些人员往往年龄偏大,学历较低,大部分人未接受过专业的培训。4063万失能半失能老人,按照国际标准每3名失能老人配备一名护理员推算,至少需要1300多万护理人员。全国养老护理专业型从业者不到100万, 持证上岗的人数亦不足30万,具备医学、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等专业人才、针对失能和失智老人的护理人才更是稀缺。

王桥老师对世界各主要国家对于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的取向问题与实践经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她认为,德国于1994年5月颁布《长期护理保险法》覆盖各年龄人口全体国民,体现每个公民“护理需求权”,独立于社会医疗保险之外。日本于1997年颁布《介护保险法》,2000年4月1日实施护理保险,旨在减轻家庭等护理人员的负担。长期护理保险是日本第五项社会保险制度。日本护理保险制度对产业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扩大了市场需求,拉动了经济增长,增加了就业机会,吸收了传统产业富余劳动力,同时也振兴了地方经济和社区的发展。



王桥老师展望我国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趋势。她指出,中国养老市场的商机约4万亿元,到2030年有望增至13万亿元。老年护理资源紧缺。目前各类养老服务机构中的服务人员不足50万,持证人员不足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