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读书”第三十六期大型读书报告会
5月31日下午,南京大学文学院苗怀明老师,应邀来到之江学院,做了一场题为“蔡元培与他的《石头记索隐》”的读书报告会,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该报告会是绍兴图书馆讲座进高校的系列活动之一。
一、《红楼梦》研究中的索隐派
《红楼梦》自问世起,就引起各方人士的嘱目。他们各自站在不同的立场,对作品进行分析、解读。对《红楼梦》解读的人中,一些有影响、有所成就的文人就称为“红学家”。清朝李放《八旗画录》引《绘境轩读画记》也说:“光绪初,京朝士大夫尤喜读之,自相矜为’红学’云。”这是红学一词最早出现的地方。
索隐派是“旧红学”中的一个流派,又称“政治索隐派”或“索隐派红学”,主要论点有“纳兰成德家事”说,“康熙与董小宛故事”说、“康熙朝政治状态”说等,代表性的著作是王梦阮、沈瓶庵的《红楼梦索隐》和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
索隐派的主要手法是把《红楼梦》中的故事硬说是隐喻历史上的真事,把《红楼梦》中的人物则武断影射某一历史上的真人。蔡元培《石头记索隐》别出心裁,从扶汉排满的政治上着眼,牵强附会地说:“书中红字多影朱字,朱者明也,汉也。”“书中女子多指汉人,男子多指满人。”他说贾宝玉是影射康熙帝原来的太子胤礽,林黛玉是影射当时的诗人朱彝尊。
二、蔡元培对北京大学的历史贡献
蔡元培(1868年-1940年),字鹤卿,号孑民,是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他出生于商人家庭,自幼刻苦好学,博览群书。17岁考取秀才,23岁考取举人,26岁科举入仕,为清末名翰林。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是绍兴人,现在绍兴城区笔飞弄有蔡元培故居,今建为纪念馆,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蔡元培故居大门朝东,两侧悬挂着毛泽东的不吝之词:“学界泰斗,人世楷模”,门楣上题有“蔡元培故居”匾额,是美术大师刘海粟所写,里层门楣上的横匾“翰林”两个烫金大字熠熠生辉。
蔡元培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蔡元培明确地说,升官发财者不要到北大。1917年时的北大还是以富家子弟为主的一所学校,学风不正。蔡元培来北大后进行彻底的整顿,教授不好好教学的,全部开除。他请来了鲁迅、周作人、陈独秀等一批具有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同时开北大研究学术之风,提出“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理念,只要有学问者都可以进入北大。在专业设置上,北京大学发展美术、音乐、戏剧、手工等等。中国当时的大学不收女生,蔡元培提倡男女平等,女性同样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蔡元培进入北京大学之后,整个北京大学的风气完全改变。
三、蔡元培与胡适的《红楼梦》研究论战
蔡元培用了20年时间写出《石头记索隐》。他认为《红楼梦》是反清复明的一本书,《红楼梦》里金陵十二钗是指投降清朝的十二个大臣,所以他认为,黛玉是男的,薛宝钗也是男的。
中国古代诗词有含沙射影的传统,很多事不敢直接写出来。小说也有隐的,蔡元培喜欢这种八卦。他在1896年还未当北京大学校长已经开始研究《红楼梦》,他认为,反清复明的依据是《红楼梦》书名叫“红”,“红”就是“朱”,“朱”就是朱元璋,因为朱元璋建立明朝,所以明朝就是汉人。贾宝玉喜欢吃女儿卷胭脂,胭脂是红的,说明贾宝玉反清复明。
以胡适为代表的文人一向看不起《红楼梦》。他在给高阳的信上说:“《红楼梦》在思想见地上比不上《儒林外史》,在文学技术上比不上《海上花》、《老残游记》…”,他认为红楼梦只是曹雪芹的一家之事,他之所以考证《红楼梦》,只是为了打破王梦阮、徐柳泉、蔡元培等穿凿附会说《红楼梦》是影射明珠、顺治帝、董小宛的种种谬论,最终目的是要提倡“大胆设想,小心求证”的做学问方法。
胡适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读的博士,所以他引用的是完全西方的论文制度。蔡元培虽然也留过学,但蔡元培的研究方法基本上是中国旧的方法,所以蔡元培跟胡适论战,也是中国建立新式大学之后,新方法跟旧方法的论战。
胡适到北京大学时只有20多岁,他发现校长的观点是错的,毫不客气指出校长的谬误。胡适有两个观点非常有名,第一,《红楼梦》是曹雪芹写的;第二,《红楼梦》前80回和后40回不是一个人写的。现在的红学研究都受到胡适的影响。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现在《红楼梦》的署名也有变化,分别为曹雪芹和无名氏。
蔡元培虽然不服胡适的批判,但还是接受了胡适的部分观点。蔡元培作为一个大学的校长,而且胡适还是由蔡元培亲自引进北大做教授,蔡元培不但不生气,还站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与胡适进行论战,其心胸之宽广,历史上少有。蔡元培给胡适的回信说:“考证你读过,你批我的文章我读过,所考曹雪芹家事及高鄂等,甚佩。但是所以盖附会二字,抹杀之,必未能赞成。”
四、对蔡元培《石头记索隐》的合理评价
“首先,蔡元培的《石头记索引》虽然受到胡适的批判,并不等于没有价值。做学问,本来就是探索。”苗老师说,蔡元培这本《石头记索隐》的价值就在于蔡校长走过的弯路,后人就不用再花费精力去走了。
“第二,在古代中国,小说是没有地位的,中国古代文学的中心是诗文。一个堂堂北京大学校长去研究《红楼梦》,本身就提高了小说地位,而且北京大学校长跟大学教授进行辩论,全社会都关注。”
“第三,在这场论战中,老校长不生气,而且那种雅量和风度,是中国学术史的典范,蔡元培以特殊的方式为《红楼梦》做了贡献。即使他的观点是不成立的,但他的地位仍然在。”苗怀明老师最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