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德书院第十期读书报告会:去《弟子规》里寻找幸福人生

来源:图书馆作者:图书馆发布时间:2018/12/21浏览次数:


尚德书院第十期读书报告会于12月19日成功举办。本期讲座题目是:《去< 弟子规>里寻找幸福人生》,由浙江省孝德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绍兴市王阳明研究会会员、柯桥区青藤书院院长张彦广主讲。本次讲座追溯教育的本源、《弟子规》的前生今世、《弟子规》的经典故事、《弟子规》对当代大学生的指导意义等,为大学生带来了一场关于传统文化的经典讲座。

成书于清代的《弟子规》既包含了规范孩子做人做事的标准,又是检测成人言行举止的镜子,张彦广老师溯源《弟子规》中的教育精髓。读书报告会一开始,张老师就十分自谦的说道,今天他同大家一样都是“学”字辈,叫“学生”,是在一起分享《弟子规》阅读心得的。张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弟子规》的写作时代背景、文中的字句涵义和相关励志故事。他认为,一本《弟子规》包含了大部分儒学典籍思想,说明《弟子规》是儒家文化的精选,也因为《弟子规》通俗易懂,便于诵读,被誉为道德图纸和人生的照妖镜,用于反省自己的生活和为人之长短。


读书报告会现场


“学习《弟子规》可以让人成长更快,更好”。张彦广说。尧帝时期就提出了孝道文化,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有了孝,才有五种伦常: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样社会秩序才会稳定。学习《弟子规》可以应对现代自然、社会、心灵三大危机。学习《弟子规》可以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国十三五纲要中提出了道德自信、文化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特别提出了一定要教育后人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并传承下去。


张彦广为每个同学准备了一份《弟子规》


我们能从《弟子规》中收获什么?”张老师邀请全场师生一起齐诵读《弟子规》,并为同学们分块解释。他说,“规”字在古汉语中是大丈夫的见解的意思,是一种约束前提下自由的精神。“入则孝”再次强调了孝为德之本,尚德就是孝道为先。“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张老师通过几个故事,如:盲龟值木,王希海照顾植物人父亲,张建霞割肝救公等,向同学们展示了古今不同人的孝。“出则悌”,要求当兄长的要关爱弟妹,弟妹要尊敬兄长。张老师从古代沈忠仁、沈忠义两兄弟的故事,阐述了“忠”“恕”的重要意义,指出要待人宽厚的道理。“学文篇”,要求人们多读书,细读书;认真写字,善待动物。



同学们与老师进行互动


报告会最后,张老师与同学们进行了亲切互动,详细解答了同学们对于《弟子规》的疑惑。

同学A问:古人说“忠孝不能两全”,《弟子规》中的孝是否有失偏颇?张老师认为,一般的孝都只是给予父母物质,是孝父母之身,是小孝。而《弟子规》中要求孝父母之志,孝父母之慧,是一种大孝。同学B:儒家思想是否符合现代人的思想需求?张老师说,《弟子规》不是让人变得古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学C:现代教育中只提倡做人的道理,但没有具体的教育制度。张老师感慨这位同学认真思考。他说,现在初高中语文学科中增加了许多传统文化经典,正是在践行传统文化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