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一部震烁古今的伟大文学作品

来源:图书馆作者:图书馆发布时间:2017/11/20浏览次数:

《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高鹗;清代康乾年间人。《红楼梦》全书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为线索,以大观园的风月繁华为总背景,通过对贾、王、史、薛四大家族兴衰荣辱的描写,展示一幅广阔无边的社会风俗画卷,囊括了中国封建社会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再现了整个时代的风貌,堪称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红楼梦》是中国成就最高的古典文学巨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



推荐理由|“红学”研究经久不衰

自从《红楼梦》问世以后,立即引起各方人士的嘱目。“光绪初,京朝士大夫尤喜读之,自相矜为‘红学’云。”这是"红学"一词最早出现的地方。《红楼梦》从一问世就在我国社会生活中产生巨大影响。他们各自站在不同的立场,对这部作品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分析、解读。

“红学”有新旧之分,它是以“五四”运动为分界线。“旧红学”是指自清代乾隆到“五四”运动之间100多年时间的《红楼梦》研究。其特点是主观猜测多于客观分析,其中,以“索隐派”和“评点派”影响最大。“索隐派”认为,《红楼梦》中的人物就是当时或历史上的人物化名,是真有其人其事。主要观点有:“纳兰成德家事说”、“清世祖(顺治)与董小婉故事”说、“康熙朝政治状态”说等,代表性著作有王梦阮、沈瓶庵的《红楼梦索隐》和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他们在书中猜测,《红楼梦》中的贾政是明珠,宝玉就是明珠的儿子纳兰成德。他们还认为,贾宝玉就是清世祖,林黛玉就是董小婉。蔡元培则独树一帜,认为,“书中红字多,影朱字,朱就是明,汉也”。1904年,国学大师王国维发表《红楼梦评论》,虽然反对索隐派别,但仍沿用索隐派的方法解释《红楼梦》词条,如他认为,贾宝玉的“玉”通“欲”,一切祸害的根源在于“欲”,书中金钏儿、司琪、尤三姐的死,“求其欲而不得者也”;贾宝玉的出家,是最好的解脱之道,是“欲”导致贾宝玉不幸一生的根源。

“评点派”模仿金圣叹在书上批序、题词、点评、夹批、批注、问答、图说、论赞,并且把自己的观点附着在图书上面,一同刊载。当时京城出了几位这方面的代表人物。这些评点大多曲解了原著的意思,不但对阅读无益,而且还会误解,影响较坏。但是,在所有的批注本中,唯有《脂砚斋评本》最为有名,后人简称“脂评本”或“脂批本”。据说这个人把自己的书房命名为脂砚斋。后来如何把脂砚斋用到批注《红楼梦》上,这个人的名字是什么,他又是谁,一直无从考证。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此人对曹雪芹十分了解,也非常亲密。他所作的评注大都从曹雪芹的家世与性格上进行阐述,为后人研究曹雪芹及其成书过程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参考资料。 

“新红学”是以胡适为代表的文人对《红楼梦》的解读。胡适一向看不起《红楼梦》。“《红楼梦》在思想见地上比不上《儒林外史》,在文学技术上比不上《海上花》、《老残游记》。”他之所以考证《红楼梦》,只是为了证明《红楼梦》不过是曹雪芹一家的私事而已。最终目的就是“要教人疑而后信、考而后信、有充分证据而后信”的“思想学问的方法”,即他所谓的“大胆设想,小心求证”的做学问方法。1921年,他的《红楼梦考证》一书刊出,他把《红楼梦》考证为自叙传。俞平伯起而响应。按照胡适的方法也写了一本《红楼梦辩》,顾颉刚在《红楼梦辩》中的《序》说,“红学”研究了近100年,没有什么成绩,适之先生做了《红楼梦》考证以后不到一年,就有这部系统完备的著作,我希望大家看着这“旧红学”的打倒,和“新红学”的成立。从此以后,“新红学”的大旗便竖立起来了。它的主要特点是用实验主义的考证方法来研究《红楼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俞平伯为主的“红学”研究继续沿用“新红学”的方法。但是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国内思想领域对《红楼梦》研究的争论随之出现,并导致《红楼梦》研究成为“两条思想路线斗争”的标本,在宣扬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还是宣扬无产阶级革命方式上相互斗争。以俞平伯为主的《红楼梦》研究主流一直对资产阶级论调不服。他们认为,他们的研究是基于客观之上。1961年,上海越剧院在北京演出《红楼梦》;1963年8月17日,“曹雪芹逝世200周年纪念展览会”在北京故宫展出。挺俞派认为:我们什么也不要说,只要把这些内容展出来就说明一切了!

阅读重点|《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人物及其命运

《红楼梦》以描写女孩儿们的命运为明线。第五回中,贾宝玉在太虚幻境游历,于金陵省“薄命司”取出阅读,里面有正册和副册。正册包括林黛玉等十二位女子,除林黛玉与薛宝钗合为一图外,每人各有一幅画及一首判词。之后,宝玉听曲子,也有十二钗各人的曲子。作者把主要人物的命运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的形式表达出来,既为每个女孩的命运埋下伏笔,也预示了贾家运势。通过这些判词,可以大致了解这些人物命运和结局,是整本作品的提纲挈领式的内容,对于阅读本书大有裨益。



林黛玉与薛宝钗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林黛玉,金陵十二钗之冠(与薛宝钗不分一二)。林黛玉前世是三生石边的一棵绛珠草,受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惠,愿跟其下凡还尽眼泪。林黛玉少时其母因病辞世,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抚养。她生性孤傲,多愁善感,才思敏捷。和神瑛侍者的转世贾宝玉真心相爱,有共同的价值观、爱情观。

薛宝钗,金陵十二钗之冠(与林黛玉不分一二),薛姨妈的女儿,家中拥有百万之富。大方典雅,举止雍容。待人处事十分圆滑。她有一个“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据说是初生时一个癞头和尚给的。贾宝玉身上的玉也有两句话:“莫失莫忘,仙寿恒昌”,王夫人与薛姨妈为了家族利益,极力促成“金玉良缘”。

贾元春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怎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贾元春,金陵十二钗之三,贾政与王夫人之长女,自幼由贾母教养。作为长姐,她在宝玉三四岁时,就已教他读书识字,虽为姐弟,有如母子。后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吏。不久,封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后暴病而亡,元春之死乃是荣国府从荣耀转衰败的一个转折点。

贾探春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贾探春,金陵十二钗之四,贾政与赵姨娘所生,贾府三小姐。她个性刚烈,庶出的身份是她最大的心结。探春对贾府面临的大厦将倾的危局颇有感触,她想用“兴利除弊”的改革来挽救,改革成功,但无济大事。最后贾探春远嫁他乡,最终印证“三春过后芳菲尽,各自须寻各自门”的悲惨结局。

史湘云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史湘云,金陵十二钗之五,金陵四大家中史家的千金小姐,是贾母的侄孙女。虽为豪门千金,但从小父母双亡,由叔父抚养,而两个婶婶对她并不好。她的身世与林黛玉相似,但她没有林黛玉的叛逆精神,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薛宝钗的影响。因《红楼梦》80回后的篇章已失落无考,湘云真正的结局也无考。

妙玉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妙玉,金陵十二钗之六,苏州人氏。她祖上是读书仕宦人家。因自幼多病,买了许多替身,皆不中用,只得入了空门,一直带发修行。她极通文墨,极熟经典,模样又极好。十七岁时随师父到长安都修行,师父圆寂后,被贾家请入栊翠庵修行。后40回中说到妙玉被强人所虏。

贾迎春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贾迎春,金陵十二钗之七,是贾赦与妾所生的,排行为贾府二小姐。她老实无能,懦弱怕事,有“二木头”的诨名。她不但作诗猜谜不如姐妹们,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退让,任人欺侮。她父亲贾赦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还不出,就把她嫁给孙家,实际上是拿她抵债。出嫁后不久,她就被孙绍祖虐待而死。

贾惜春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贾惜春,金陵十二钗之八,贾珍的妹妹,自小喜爱画画。她一直在荣国府贾母身边长大。由于没有父母怜爱,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四大家族的没落命运,三个姐姐的结局,使她产生了弃世的念头,入庵为尼。

王熙凤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王熙凤,金陵十二钗之九,贾琏之妻,金陵四大家王家的小姐、贾家的媳妇,王夫人的内侄女。她精明强干,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为人处事也十分圆滑周到,图财害命的事也干过。但世人只知道凤姐毒辣,却很少体味凤姐心中之苦,“生前心已碎,死后心空灵”。

贾巧姐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

贾巧姐,金陵十二钗之十,贾琏与王熙凤的女儿。因生在七月初七,曾受过王熙凤接济的刘姥姥给她取名为“巧姐”。贾巧姐从小生活优裕,是豪门千金。但在贾府败落后,舅舅王仁和堂叔贾环要把她卖与藩王作使女,在紧急关头,幸亏刘姥姥帮忙,把巧姐带入乡下,她才不至于沦落为奴婢。

李纨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李纨,金陵十二钗之十一,出身金陵名宦,贾珠之妻,生有儿子贾兰。认得几个字。贾珠不到二十岁就病死了,李纨就一直守寡,虽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闻不问。她是个恪守封建礼法的贤女节妇的典型。

秦可卿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秦可卿,金陵十二钗之十二,贾蓉之妻。她长得袅娜纤巧,性格风流,行事又温柔和平,深得贾母等人的欢心。但公公贾珍与她关系暧昧,致使其年轻早夭。


馆藏情况

索书号:I242.4 5514

作者:曹雪芹,高鹗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05.04